近年来,渭源县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立足县域多民族聚居、多元文化交融的实际,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创新开展“红石榴”互嵌式社区建设,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一是强化组织引领,筑牢互嵌式社区“主心骨”。坚持将党的领导贯穿“红石榴”社区建设全过程。成立由社区党组织书记牵头,业委会、物业公司及居民代表等共同参与的“红石榴”社区治理委员会,调动党政、群团、社会组织等方面资源力量全面参与,形成“一核多元、协调联动”的组织架构。推行“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鼓励在职党员到所在社区报到,参与政策宣讲、矛盾调解、困难帮扶等工作,使党员成为社区嵌入网络的连接点和支撑点。 二是促进空间互嵌,打造交往交流交融“新家园”。优化社区空间布局与功能设置,为各族群众创造共居共学、共建共享的良好环境。着力打造清源镇高宁庄社区等互嵌式示范社区,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触角向居民小区、文化长廊、健身路径等公共活动空间延伸,在社区周边、昌林小区等区域设置民族知识宣传景观小品6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版面4块,鼓励居民走出小家、融入大家,在共同使用中增进了解、培养默契。 三是推动文化互嵌,构筑共有精神家园“新高地”。以文化为纽带,增强社区文化认同,营造团结和谐氛围。依托红色文化、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打造元古堆村、苏维埃纪念馆等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开展优秀文化宣传教育活动。常态化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实践活动,组建“红石榴”宣讲团,组织开展非遗展示、地方戏曲汇演、传统美食制作等活动20余场次,让各族群众在体验中感受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增强文化认同。 四是深化服务互嵌,搭建精准高效治理“连心桥”。聚焦居民需求,提升服务效能,将治理融入服务之中。建立“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网格员”四级网格治理体系,构建“一个信息平台、一支专职管理队伍、一条法律服务热线”便民服务体系,着力打造“五心”“五型”“五微”互嵌式社区服务品牌,履行信息采集、政策宣传、治安巡查、矛盾调解、便民服务等职责,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鼓励成立“红石榴”志愿者服务队,开展邻里互助、环境整治、平安巡逻等公益活动,激发居民主人翁意识。 五是实现情感互嵌,凝聚守望相助社区“共同体”。通过常态化互动与精准关怀,培育邻里亲情,形成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社区风尚。组织开展“结对子”“认亲戚”等联谊活动,鼓励不同民族家庭之间常来常往、互帮互助。加强对老年人、残疾人、留守儿童、流动人口等群体的关心关爱,通过“一对一”帮扶、节日慰问等方式,传递社区温暖。建立“有事好商量”的民主协商机制,及时有效化解邻里纠纷、物业矛盾,促进社区和谐稳定。 (来源:渭源县委统战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