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县区统战
石榴花开满凤城 同心筑梦兴陇中——安定区多方发力全面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走深走实


发布时间:2025-11-13 18:55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今年以来,安定区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立足区情实际,创新工作举措,通过强化思想引领、深化交融实践、赋能产业发展、抓实民生治理,推动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让民族团结之花在安定大地常开长盛,让“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突出宣传教育常态化,筑牢共同体意识思想根基。坚持把宣传教育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性工程,构建“三维发力、全域覆盖”的常态化教育体系。在干部教育层面,将党的民族理论政策纳入党员干部培训核心内容,纳入区委党校主体班次,邀请省市区专家学者开展专题宣讲15次,各级党组织开展集中学习800余次,实现全区党员干部教育全覆盖,不断提升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在社会教育层面,依托第29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围绕5个宣传主题和专项活动,开展“百场万人”大宣讲80余场,覆盖群众6000余人次;23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春雨团”深入田间地头、社区街巷,开展接地气的宣传服务30余场次,让民族政策家喻户晓。在学校教育层面,实施“石榴籽”工程,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进校园、进课堂、进课程,开设“一校一品”精品课程70余个,打造校园文化墙、宣传栏500多处,组织各族青少年开展研学交流150余次,8000余名青少年在交流互动中厚植“四个与共”“五个认同”理念。同时,创新“互联网+民族团结”模式,利用“魅力安定”视频号、“安定统战”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矩阵,制作发布民族团结宣传内容80余篇,点击量超10万次,构建起线上线下联动的宣传格局。

深化“三项计划”实施,拓宽民族交融实践路径。将“三项计划”作为促进民族交融的关键抓手,精准施策、务求实效。在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方面,常态化组织跨区域研学实践活动13次,赴重庆、青岛等地开展“石榴籽一家亲”主题活动,通过书信往来、校际结对、志愿服务等形式,让各族青少年在相互学习中结下深厚友谊。在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方面,打造“红石榴服务窗口”“红石榴书屋”“红石榴互助餐厅”“红石榴就业服务驿站”等“安定红石榴”特色品牌,开展就业援助、扶贫帮困等志愿服务70余次;推进东关社区、火车站社区、东湖社区、汽车站社区等互嵌式社区建设,解决各族群众就学、就医、就业等难题80余个,构建起共居共学、共建共享的社区环境。在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方面,推出红色文化、生态观光等10条主题游线路和5条研学线路,青岚山生态旅游景区成功创建国家3A级景区,海旺乡居民宿获评国家级丙级民宿,全年乡村旅游接待176.92万人次,让各族群众在旅游体验中增进情感联结。

推动文旅融合赋能,凝聚共同发展强大合力。立足“中国薯都・美丽安定”品牌定位,以文旅融合为纽带,促进民族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双赢。深入挖掘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脉络,打造省级非遗传习所2处、市级3处,建成民俗展馆6个,培育剪纸、陇曲等特色文化品牌,非遗传承人付忠明携定西剪纸亮相荷兰海牙“茶和天下”文旅推介会,陇曲《青岚山上望北京》等作品赴外地展演,让陇中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以节为媒搭建交融平台,举办“石榴杯·陇原民族情”文化惠民演出活动、“石榴花开·定西湖畔的歌声”系列活动、“曲动陇原·薪火相传”非遗小曲展演、“寻安定古韵·品丝路非遗”武术展演及第六届乡村旅游系列活动等80余场次,集中展示各民族文艺表演、手工艺品制作等特色文化,吸引各族游客参与体验,形成“以节聚人、以节促融”的良好效应。推动文旅产业与富民增收深度融合,通过旅游线路带动沿线各族群众发展农家乐、民宿200余户,户均年增收3万元,让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红利,实现“文化润民、旅游富民、民族团结”的良性循环。

聚焦民生治理精细化,夯实民族团结群众基础。坚持以民生改善凝聚人心,以精细治理促进交融,将民族团结融入为民服务全过程。打造“安心帮・温馨办”文明实践品牌,构建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帮办代办网络,千余名“春雨团”志愿者梳理近千项帮办事项,累计服务各族群众10万余人次。针对老年人“办事难”问题,开展“孝善关爱”专项行动,志愿者们深入田间地头、社区院落,提供养老保险认证、适老化改造补贴代办等暖心服务。区民族宗教事务中心将清真食品标志牌办理作为服务群众的“关键小事”,以流程优化破解审批堵点,用贴心服务传递民生温度,高效办结标志牌65件,群众满意度达100%。永定路街道、香泉镇等组建“红石榴”志愿服务队,涵盖文化服务、医疗保健等六大领域,通过节日共庆、文艺展示等活动,让各族群众在“同唱一首歌、同过一个节”中增进感情。这些务实举措将民族团结具象为看得见的民生福祉,从社保代办的暖心服务到许可证的高效办理,从非遗增收的文化赋能到社区共融的温情互动,让各族群众在共享发展成果中真切体会到“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温暖。

(来源:安定区委统战部)



责任编辑:张亚雄
分享到:
[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